曹操为何要“奉天子以令不臣”?毛玠的战略规划有何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原创 loveyou i  2024-04-28 11:48  评论 0 条
摘要:

[db:摘要]



免费领500g书库,关注公众号:程叫兽的宝藏 (长按可复制!)

热门下载区==>点此链接进入<<<

历史的裂缝(3):三国前传(22)“奉天子” 的无可替代性

(音频请移步公众号:笑宇)

给曹操带来惊喜的毛玠

曹操上来就请教毛玠:毛先生,您对当今天下的局势咋看啊~?诶,估计曹操当时只要是面试征召或者被引荐过来的士人都会问这个问题,也算是个 “规范动作” 了。虽然陈宫、程昱可能也介绍过毛玠,不过曹操估计也没有对这位没有什么根底和名气的毛先生抱太大希望。是啊,谁都是有历史的局限性与路径依赖的,咱们不能用 21 世纪的标准去要求 2 世纪的曹操嘛。结果,毛玠上来就是一个 “开口脆”。

毛玠秉承了兖州人(现在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坦率的优秀传统,直接就说:当今天下国家崩坏,皇帝被迫流亡(指董卓将汉献帝从洛阳代到了长安),百姓更是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现在官府已经没有了一年的粮食储备,老百姓都没有安定下来生活的想法,要是这种情况持续的话,那大汉的国运也就基本到头啦。为啥毛玠能这么说呢?别忘了,毛玠可是在县里当过初级官吏,估计很类似于 “汉初三杰” 之一的萧何当年担任的职务。属于是最接近一个地区真实的经济与民生情况的岗位,也是最有机会掌握真实数据的岗位。外加上毛玠又去过荆州,大体了解了刘表治下的荆州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毛玠开头这段话并不是言之无物的。

紧接着,毛玠就评价了一下当时天下最主要的,也是看上去最有希望重整山河并且还都是出自于士族的两大势力:袁绍和刘表。毛玠的评价也很简单直接:这两位,看上去都是人多势众,不过都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稳定且巩固的根据地和团队,一看就不是准备经略长远的样子,是不值得信任的。看到了吧,毛玠基本用一句话就把袁绍和刘表的底色是什么说的一清二楚。到这一刻,曹操应该已经对这位毛先生刮目相看了。

不过,万一毛玠见谁都这么说,只不过把人名换换呢?这就要看毛玠能不能给出什么总体的战略框架了。紧接着毛玠就给出了自己的战略框架。毛玠上来就说:军队如果想打胜仗,就必须以 “义” 当先,守住地盘就得有各方面的资源。这个 “义” 的概念可能是咱们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概念。什么是 “义” 呢?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有坚定的正统信仰。什么是东汉当时相对正统的信仰呢?就是对于 “天子” 的尊奉。

“奉天子” 的无可替代性

为啥 “对天子的尊奉” 就是相对正统的信仰呢?咱们在《上古西周 08:周公姬旦为什么要采取嫡长子继承制》那里曾经说过,以西周的建立作为节点,在中华文明覆盖范围内建立的政权绝大多数都以 “嫡长子继承” 这个制度来维护整个政权的稳定性。而这个从政权开创者那里继承政权的 “嫡长子” 本身就具有了 “政治领袖” 与 “精神领袖” 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保证了我们的中华文明在世俗化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保持运转正常。所以在此之后,“对天子的尊奉” 也就成为了从西周一直到清帝逊位前这将近 3000 年的过程中,古代中华文明的正统信仰。关于咱们中华文明为什么是世俗化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复习《决定国家发展的 “五大支柱”(14)—— 阿拉伯世界的古老家族:哈希姆家族(3)》那期。

后来,咱们在《春秋霸主齐桓公: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够做 “春秋霸主”》那期也说过,在西周末年,因为周王室的内讧,周天子的这个 “政治领袖” 与 “精神领袖” 合二为一的复合身份被强行分拆。“周天子” 从此之后就只具有 “精神领袖” 这一重含义,这次 “天子” 身份的分拆也就造成了此后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的大分裂时期。秦始皇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贡献除了真正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之外,另一个不被人们注意的贡献就是:在西周灭亡之后,秦始皇再次将 “天子”“政治领袖” 与 “精神领袖” 的双重身份整合起来。之后延续秦朝的汉朝也继承了这一政治红利。

但到了东汉末年,经过两次 “党锢之乱” 和 “黄巾起义” 的冲击,天子 “政治领袖” 与 “精神领袖” 的复合身份再次出现了分离的情况。这时候,谁能够再次依照春秋初年管仲向齐桓公提出的 “尊王攘夷” 战略那样尊奉 “天子”,谁就可以像齐桓公一样,成为天下实际的 “政治领袖”(详见《“尊王攘夷” 这个口号为什么重要》)。而东汉末年的 “尊王攘夷”,也就是毛玠接下来提出的 “奉天子以令不臣”。当听到毛玠说出 “奉天子以令不臣” 这句话的时候,估计曹操那是高兴的一拍大腿:终于等到有人替我把要实行的战略说出来啦,这样我就能光明正大的执行啦!

“根据地” 建设的重要性

可是光有 “奉天子以令不臣” 这个想法也不成,没有兵没有钱上面说的战略都是白说。那怎么做才能有钱有兵呢?天上不下钱,地上不长钱,如果是靠劫掠,就算拉起队伍,那基本也就和董卓、李傕的西凉军以及曹操刚刚打败的 “黑山军” 没有区别了。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有信仰呢?没有信仰的队伍怎么能够坚决执行命令呢?那怎样建立的队伍才能够有信仰呢?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根据地内,让兵民建立起共生关系,重新恢复生产和商业活动,之后再用这些经济活动积累下来的财富作为本钱继续充实武装力量,并形成正循环。这样建立起来的部队自然也就容易有信仰。

那这和 “奉天子” 又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上面说了,“天子信仰” 本质上代表的就是对稳定的预期,我们 “奉天子” 就是希望天下能够再次全部恢复根据地内的这种稳定。部队的各种征战过程自然也就是 “奉天子” 信仰的一部分,要不怎么叫做 “令不臣” 呢?而这也是毛玠在提出 “奉天子以令不臣” 这上半部分的战略框架后,继续提出来的下半部分战略实施策略:“脩(ū)耕植,蓄军资” 的根本逻辑。

现在是战乱时期,土地有的是,人从哪里来呢?没错,土地值钱是因为有人做衬托,因为人的存在就给土地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力。没了人,土地就是个地理学概念。嘿嘿,别忘了,曹操这时候正在和谁作战:由流散农民组成的所谓 “黄巾军”。这些 “黄巾军” 可都是拖家带口的,只要是能为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相对稳定的政策,这些人就是现成的兵源和生产力,并且还自然就具有兵民共生关系。这么一看,毛玠替曹操提出的这个战略中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看看能不能找这支 “青州黄巾军” 谈判,让他们完成身份的转变了。

之后的事情咱们也就都知道了,就是咱们前面在《三国前传(20):成也陈宫》中提到的,到了公元 192 年冬天,经过谈判,“青州黄巾军” 整体加入了曹操阵营。其中的精壮组成了曹魏的核心军事力量 “青州军”,其余的小一百万人口就地成为了农民,兵民共生的基础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毛玠的战略规划一下子就从理论变成了现实。曹操也直接就从一个地区性小军头跻身一线诸侯的行列。而这种 “兵民共生” 关系在后来也让曹操经受住了兖州叛乱的考验,这是后话。

战略执行家 —— 曹操

在这咱们一定要说一句,曹操之所以能贯彻毛玠提出的战略,一方面是毛玠的这个战略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更主要的原因是:曹操作为自己集团的最高决策者本身也有这个构想并且意志也足够坚定。如果没有这个想法或者意志不够坚定,就算是毛玠磨破嘴皮子也是没用。比如,咱们之前说过的袁绍,他更有实力和能力实行 “毛玠们” 的战略,不过,袁绍已经有了独立的想法,他是万万不会实行 “奉天子” 这种战略的。而刘表更是只求自保,没这个心思。所以,战略能不能落地,关键就看战略背后的那个决策者的综合素质是怎样的。

不过当时的曹操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想直接 “奉天子” 其实还是不具备条件。毕竟这时候李傕集团内部相对稳定,曹操自己为了巩固地盘也还得和在兖州、徐州境内的各路军阀战斗,“奉天子” 这事儿只能先存个念想啦。

关于曹操为何要的相关词

曹操战略
天子信仰
神领咱们

曹操为何要“奉天子以令不臣”?毛玠的战略规划有何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历史上的今天:

文章标签:

特别说明:本站不提供下载,文章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

版权声明:曹操为何要“奉天子以令不臣”?毛玠的战略规划有何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版权归 loveyou i 所有,侵删!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表情